• 联系客服

防雷保护分为哪两大类?防雷保护装置有哪些?

于 2025-06-19 14:00:00 发布


  雷电是一种自然界极具破坏力的能量释放现象,其瞬时电流可达数十万安培,电压高达数亿伏特。为保障建筑物、电力系统、电子设备及人员安全,防雷保护技术已成为现代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防雷保护主要分为外部防雷保护和内部防雷保护两大类,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配置防雷装置,可有效降低雷击风险。本文将进行深入介绍。

防雷保护装置有哪些

  一、防雷保护的两大分类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3),防雷保护体系可分为外部防雷保护和内部防雷保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完整的防雷防护网络。

  1.外部防雷保护

  外部防雷保护的核心目标是拦截直击雷,防止雷电流直接侵入建筑物或设备。其典型组成包括:

  -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吸引雷电并将其引入预定路径。

  -引下线:将雷电流从接闪器安全传导至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通过接地极将雷电流泄入大地,降低对地电压。

  技术要点:

  -接闪器需高出被保护物一定高度(如避雷针顶端高出屋面1-2米),确保优先接闪。

  -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必须可靠,接地电阻需满足规范要求(如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10Ω)。

  -外部防雷装置需与建筑结构钢筋、金属构件等形成整体连接,避免雷电流通过非预期路径传播。

  2.内部防雷保护

  内部防雷保护旨在减小雷电流在建筑物内部产生的电磁干扰和过电压,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电磁脉冲(LEMP)损害。其核心措施包括:

  -等电位连接:通过导体将建筑物内所有金属构件、设备外壳、管道等连接至共用接地系统,消除电位差。

  -屏蔽措施:采用金属屏蔽层(如电缆屏蔽、机房屏蔽)阻断电磁波传播路径。

  -电涌保护器(SPD):拦截雷击感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保护电源、信号线路及设备。

  技术要点:

  -电源线路需配置多级SPD(一级、二级、三级),实现逐级限压(如一级SPD标称放电电流≥12.5kA,三级SPD电压保护水平≤1kV)。

  -信号线路需安装专用信号防雷器(如网络、视频、控制信号SPD),避免高频信号干扰。

  -等电位连接系统需覆盖所有可能引入雷电流的金属部件(如水管、燃气管、金属门窗)。

防雷保护装置有哪些

  二、常见的防雷保护装置

  防雷保护装置是防雷体系的物理载体,其选型与安装直接影响防护效果。以下是主要装置及其技术特点:

  1.外部防雷装置

  -避雷针:由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适用于孤立建筑物或高耸结构(如烟囱、塔楼)。

  -避雷带与避雷网:沿屋顶边缘或表面敷设的金属带或网格,常用于大面积屋顶或工业厂房。

  -引下线:通常采用Φ8mm以上镀锌圆钢或40×4mm镀锌扁钢,需垂直敷设并避免锐角弯折。

  -接地装置:包括垂直接地极(如Φ12mm镀锌圆钢)、水平接地极(如Φ10mm镀锌圆钢)及柔性接地体,确保接地电阻≤4Ω(一类防雷建筑)。

  2.内部防雷装置

  -浪涌保护器(SPD):

  -电源SPD:按安装位置分为一级(总配电柜)、二级(楼层配电箱)、三级(设备前端),响应时间≤25ns。

  -信号SPD:针对网络(RJ45接口)、视频(BNC接口)、控制信号(RS485接口)等线路,限制残压≤60V。

  -等电位连接器:通过铜排或导线将设备外壳、管道、金属支架等连接至接地系统,消除电位差。

  -屏蔽装置:如金属屏蔽电缆、机房屏蔽网,抑制电磁场辐射。

  3.特殊场景装置

  -排气式避雷器:适用于户外线路,通过气体放电泄放雷电流,残压低但需考虑气体排放问题。

  -氧化锌避雷器:广泛用于变电站和配电系统,响应速度快(≤100ns),无续流特性。

  防雷保护是保障现代建筑与设备安全的关键技术,外部防雷与内部防雷的协同作用不可替代。通过科学选型防雷装置(如避雷针、SPD、等电位连接器)并严格遵循安装规范(如焊接搭接长度、接地电阻测试),可最大限度降低雷击风险。想要获取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防雷知识栏目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