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客服

降低接地电阻的施工方法有哪些?接地电阻不合格的补救措施

于 2025-06-30 11:15:03 发布


  在电力系统和防雷工程中,接地电阻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与人身保护。接地电阻过高可能导致雷电流无法有效泄放,引发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因此,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与补救措施至关重要。那么,降低接地电阻的施工方法有哪些?

接地电阻不合格的补救措施

  一、降低接地电阻的传统施工方法

  在高土壤电阻率或复杂地形条件下,传统降阻方法需因地制宜,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最优方案。以下是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施工技术:

  1.更换土壤与化学处理

  -原理:通过替换低电阻率土壤(如黏土)或添加化学降阻剂(如食盐、木炭、电石渣)改善接地体与土壤的导电性。

  -适用场景:适用于小范围接地装置,例如山区基站或小型变电站。

  -局限性:化学处理可能加速接地体腐蚀,长期稳定性较差;取土置换工艺费时费力,且不适用于岩层或无土区域。

  2.深埋接地极与潜深技术

  -原理:利用深层土壤电阻率较低的特点,将垂直接地极深埋至3米以下,或采用钻孔深埋法(如Φ50mm钻孔内灌注碳粉浆)。

  -优势:显著降低接地电阻,减少跨步电压风险,适用于含砂或岩盘地区。

  3.外引接地装置与网格扩展

  -原理:将接地极引至低电阻率区域(如河流、湖泊周边),或通过加密水平接地网网格扩大接触面积。

  -技术要求:需严格计算跨步电压与接地极间距,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干扰。

  -应用限制:在城市密集区或地形受限区域,施工难度较大。

  4.复合材料与导电混凝土

  -创新方案:在水泥中掺入碳质纤维或石墨粉,制成导电性混凝土接地极。

  -效果:可降低工频接地电阻30%以上,且耐腐蚀性优于传统金属接地体。

  -局限性:成本较高,施工工艺复杂。

接地电阻不合格的补救措施

  二、接地电阻不合格的补救措施

  当接地系统因设计缺陷或施工误差导致电阻超标时,需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以下为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土壤干燥导致电阻升高

  -原因:干旱季节或含水量不足使土壤电阻率上升。

  -补救:在接地极周围定期灌注降阻剂(如长效降阻剂)或引入污水渗透系统。

  2.接地体腐蚀或断裂

  -原因:化学降阻剂加速金属腐蚀,或机械损伤导致连接失效。

  -补救:更换铜包钢复合接地极,或采用柔性接地技术增强防腐性能。

  -数据支持:铜包钢接地极的寿命可达30年以上,远高于普通钢材。

  3.接地网未回填或接触不良

  -风险:未回填的接地网因空气层替代土壤,导致电阻测量失真。

  -补救:分层夯实回填土,必要时添加导电性填料(如膨润土)。

  -规范要求:回填后接地电阻应复测合格,误差≤±5%。

  4.高土壤电阻率区域的特殊处理

  -挑战:如冻土区或沙漠地带,传统方法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补救:采用深井接地(钻孔深度≥10米)或爆破制裂压力灌浆法。

接地电阻不合格的补救措施

  三、柔性接地技术:新兴解决方案的优势与应用

  在复杂地质条件或传统方法失效的场景下,柔性接地技术正逐渐成为行业新宠。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新型材料与结构设计,优化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特性,从而显著降低电阻并延长使用寿命。

  1.技术原理与创新点

  -增加接触面积:柔性接地体采用多维放点通道,增大介质接触面积,提升有效导流面积。

  -降低介质电阻率:通过柔性接地体填充空隙,改善土壤导电性。

  -动态降阻特性:柔性材料适应土壤变形,维持长期稳定接触,减少维护成本。

  2.应用场景与优势

  -高山多石区:如风电站、水电站,传统接地极难以施工,柔性技术可有效应用。

  -狭窄地形:城市地下变电站或建筑群密集区,无需大规模开挖即可实现降阻。

  -环保与耐久性:防腐性能优异,符合绿色施工标准。

  降低接地电阻的施工方法需结合地质条件、工程需求与经济性综合考量。传统方法虽成熟,但在复杂场景下存在局限性;而柔性接地技术凭借其创新性与适应性,为高难度区域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与施工技术的进步,柔性接地技术有望进一步普及,成为防雷工程中的主流选择。想要获取更多柔性接地技术相关内容,欢迎拨打咨询热线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