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客服

储罐防雷装置有哪些?钢储罐防雷接地引下线要求

于 2025-07-21 11:11:09 发布


  在石化、能源等高风险行业,储罐的防雷安全直接关乎生命财产及环境安全。雷击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而一套科学的防雷装置可将雷电流安全导入大地,阻断灾害链。本文将深入解析储罐防雷系统的核心构成。

钢储罐防雷接地引下线要求

  一、储罐防雷系统的核心组件

  储罐防雷装置由三大部分构成,形成“接闪—导流—泄放”的完整路径:

  ​​接闪器​​直接拦截雷击的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或利用储罐自身金属顶板。

  ​​关键规则​​:钢储罐顶板厚度≥4mm时,可直接作为接闪器;若厚度<4mm或为非金属罐,则需额外安装避雷针/网,保护范围需覆盖整个罐顶及呼吸阀等突出部件。

  ​​特殊场景​​:浮顶罐(含内浮顶)禁止安装避雷针,但需通过软铜绞线(≥50mm²)实现浮盘与罐体的等电位连接,消除密封圈内放电风险。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导体,承担雷电流传导任务。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垂直接地极、水平接地网)和接地线,将雷电流分散入地,冲击接地电阻需≤10Ω。

钢储罐防雷接地引下线要求

  二、钢储罐引下线的核心规范要求

  引下线是防雷系统的“大动脉”,其设计直接影响雷电流泄放效率与安全性。需满足以下强制性要求:

  1.​​数量与间距​​

  ​​基础原则​​:引下线不少于2根,沿罐周均匀或对称布置。

  ​​间距争议​​:

  部分规范(如GB 50074、GB 15599)要求间距≤30米;

  而《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 50650-2011)及AQ 3053-2015规定间距≤18米。

  ​​工程取舍​​:大型储罐(直径≥60m)宜采用≤18米间距,以降低单根引下线雷电流负荷,减少局部过热和火花风险。

  2.​​材料与截面​​

  ​​地上部分​​:优先采用镀锌扁钢(截面积≥50mm²,厚度≥2.5mm)或镀锌圆钢(直径≥8mm),实际施工常用40mm×4mm扁钢或φ10圆钢。

  ​​地下部分​​:因腐蚀风险,需加大规格(如圆钢直径≥16mm)。

  ​​连接要求​​:引下线与罐体焊接时,扁钢搭接宽度≥2倍厚度且三面焊,圆钢搭接≥6倍直径双面焊,焊后做防腐处理。

  3.​​防护与断接卡设置​​

  ​​机械防护​​:地面1.7m至地下0.3m段需暗敷或加装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保护,防止碰撞损坏。

  ​​断接卡作用​​:用于接地电阻检测,安装于距地面0.3m~1.8m处,采用M12不锈钢螺栓连接,接触电阻≤0.03Ω。

  ​​禁用场景​​:利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时,应改用预埋检测板替代断接卡,避免破坏结构电气连续性。

  表:钢储罐引下线设置规则与依据

钢储罐引下线设置规则与依据

  三、引下线设计背后的科学逻辑

  ​​降低火花风险​​:

  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时,若遇法兰、焊缝等过渡电阻>0.03Ω的节点,可能产生火花。多根引下线可分流雷电流(如单根≤30kA),避免局部过热引燃可燃气体。

  ​​抵御力效应破坏​​:

  雷电流的电磁力可能导致罐体变形。18米间距设计可减少磁耦合,降低罐壁感应电动势,防止密封圈失效导致油气泄漏。

  ​​防腐与寿命保障​​:

  土壤腐蚀严重区域(如沿海厂区),引下线地下段需采用镀锌或铜覆钢材料,并定期开挖检测,避免因腐蚀断点导致系统失效。

  钢储罐防雷绝非简单堆砌设备,而是需综合考虑:

  ​​等电位连接​​:罐体、附件、管线需电气贯通,消除电位差;

  ​​动态维护​​:每年雷雨季前检测引下线腐蚀、断接卡接触电阻,清洗阻火器,确保密封空间无可燃气体积聚;

  ​​风险适配​​:10万立方米以上大型储罐或强雷区罐组,推荐采用≤12米引下线间距,并增设雷电预警系统

  正如GB 50650规范所强调:防雷设计的本质是构建​​低阻抗、多路径的雷电流泄放通道​​。唯有将规范逻辑转化为工程细节,方能在雷霆之怒下守住安全底线。想要获取更多防雷相关内容,欢迎拨打咨询热线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