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客服

二类防雷为多少米以上?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地电阻是多少?

于 2025-09-04 14:28:12 发布


  在建筑防雷工程中,防雷等级的划分是科学设计防雷系统的基础。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按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及发生雷击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其中,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涵盖范围广、涉及建筑类型多,其防雷要求在工程实践中尤为关键。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地电阻是多少

  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定义与高度要求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是指那些具有一定重要性、雷击后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或较严重后果的建筑物。具体包括:国家级或省级重要公共建筑、大型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大型展览馆、博物馆、大型商场、医院、学校、高层住宅等。这类建筑一旦遭受雷击,不仅可能引发火灾、爆炸,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重要设备损坏或服务中断,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关于“二类防雷为多少米以上”的问题,需从两个维度理解:一是建筑物自身高度,二是防雷保护范围。根据规范,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通常指高度超过15米的建筑物。这一高度阈值并非绝对,而是结合雷击概率、建筑用途和周边环境综合确定的。例如,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即使建筑高度不足15米,若其功能重要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也应按第二类防雷标准设计。

  此外,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范围(即避雷针或避雷带的有效保护区域)通常采用滚球法计算。滚球半径取45米,意味着避雷装置能保护其下方45米半径范围内的空间不受直接雷击。这一参数直接影响避雷针的高度设置和布局方案,是防雷工程设计中的核心依据。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地电阻是多少

  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电阻要求

  接地电阻是衡量防雷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雷电流能否安全泄放入地。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规范要求其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这一数值是基于雷电流特性、土壤电阻率和安全裕度综合确定的工程标准。

  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不同,它反映的是雷电流(高频冲击电流)作用下的接地性能。由于雷电流频率高、持续时间短,接地体的电感效应和土壤的火花效应会显著影响接地电阻值。因此,工程中需通过优化接地网设计(如增加垂直接地极、采用柔性接地体、扩大接地面积等措施)来满足冲击接地电阻≤10欧姆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接地电阻的测量应在土壤干燥季节进行,以确保最不利条件下的防雷有效性。同时,接地系统应与建筑物的其他接地系统(如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实施等电位连接,避免地电位反击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地电阻是多少

  三、第二类防雷系统的综合设计要点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统筹考虑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包括接闪器(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主要作用是拦截雷电流并安全泄放入地。内部防雷则包括屏蔽、等电位连接、浪涌保护(SPD)等措施,旨在防止雷电感应和地电位升高对室内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

  在具体设计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接闪器的布置应覆盖整个建筑物屋顶及突出部位,确保无保护盲区;二是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布置,间距不大于18米,并避免弯曲以减少电感;三是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必要时增设人工接地极;四是重要设备机房应实施局部屏蔽,并在电源、信号线路入口处安装合适的浪涌保护器。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是建筑安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15米的高度门槛和10欧姆的接地电阻要求,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对雷电规律的科学认知和对工程实践的精准把控。想要获取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防雷知识栏目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