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客服

铁塔的接地电阻不能大于多少?铁塔接地电阻测量布线要求

于 2025-09-29 12:00:00 发布


  在电力系统、通信基站以及各类高耸构筑物中,铁塔作为支撑结构,不仅承担着机械载荷,更在电气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接地系统是保障铁塔电气安全的核心环节,而接地电阻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防雷效果与人身安全。那么,铁塔的接地电阻究竟不能大于多少?

铁塔接地电阻测量布线要求

  一、铁塔接地电阻的标准要求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装置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它反映了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散流的能力。根据我国现行标准,不同类型铁塔的接地电阻要求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遵循“越小越好”的原则。

  在电力行业中,根据《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定,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铁塔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可放宽至15Ω~30Ω,但需采取辅助降阻措施。而对于通信基站铁塔,根据《YD/T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其接地电阻要求更为严格,一般不应大于5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当地土壤电阻率、雷暴强度、设备重要性等因素综合确定。例如,在多雷区或重要枢纽站,即使标准允许10Ω,也建议控制在5Ω以内,以提高防雷可靠性。

铁塔接地电阻测量布线要求

  二、接地电阻过大的危害

  接地电阻过大意味着电流难以有效泄放入地,这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在雷击发生时,强大的雷电流无法快速散流,会导致铁塔电位急剧升高,可能通过反击损坏设备或危及人员安全。其次,接地电阻过大会使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增大,增加人员触电风险。此外,对于通信铁塔,不良的接地还会引入电磁干扰,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更为隐蔽的是,接地电阻长期超标会加速接地体的腐蚀。由于电流无法有效散流,会在接地体周围形成局部电解腐蚀,缩短接地系统寿命,形成恶性循环。

铁塔接地电阻测量布线要求

  三、铁塔接地电阻测量的科学布线要求

  准确测量接地电阻是评估接地系统性能的基础,而测量布线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工程中主要采用三极法(电位降法)进行测量,其布线要求如下:

  1.电极布置原则

  测量系统由被测接地体(E)、电流极(C)和电位极(P)组成。电流极应距被测铁塔基础边缘至少3~5倍接地体对角线长度(通常取40~60米),电位极则布置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体之间,约为距离的0.5~0.618倍(黄金分割点)。

  2.布线方向选择

  测量时应避免与地下金属管线平行布线,最佳方向是垂直于管线走向。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应增加测量距离或采用异频测量法消除干扰。同时,测量线应尽量拉直,避免缠绕或与地面接触,以减少互感影响。

  3.环境因素控制

  测量应在土壤湿度较均匀的条件下进行,避免在雨后立即测量(结果偏小)或长期干旱时测量(结果偏大)。对于冻土地区,需在冻土层完全融化后测量。此外,测量时应断开与铁塔相连的所有设备,避免分流影响。

  4.特殊情况处理

  在空间受限的城区铁塔,可采用短线测量法,但需通过公式修正;对于多基铁塔联合接地,应分别测量各塔接地电阻后再测量整体值;在强干扰区域,推荐使用变频接地电阻测试仪,提高抗干扰能力。

  四、降低接地电阻的工程措施

  当测量发现接地电阻超标时,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常用的方法包括:扩大接地网面积、增加垂直接地极、更换土壤、使用柔性接地体、采用深井接地等。

  对于新建铁塔,应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土壤电阻率测量,合理设计接地系统。对于运行中的铁塔,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接地电阻测试,重点在雷雨季节前完成检测。

  铁塔接地电阻的控制与测量是一项技术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设备安全,更直接影响电网稳定和人员生命安全。在新能源、5G通信等快速发展的今天,铁塔类型日益多样化,接地技术也需不断创新。唯有将规范要求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构建真正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为现代电力与通信基础设施保驾护航。想要获取更多防雷相关内容,欢迎拨打咨询热线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