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容,大作用:中兴通讯防雷专利技术提升网络韧性
近日,中兴通讯成功获得"防雷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CN202011010011.X),授权日期为2025年10月10日。该专利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智能防雷电路,通过独特的开关控制机制,确保无论雷击浪涌从哪一端袭来,都能通过一个大容量极性电容有效吸收残压,从而保护外置电路免受损害。
技术核心在于,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的导通状态始终保持相反:当第一开关导通、第二开关断开时,第二极性电容工作;反之,当第一开关断开、第二开关导通时,第一极性电容工作。这一设计使防雷电路能够智能应对不同方向的雷击浪涌,无需额外增加电容数量,既大幅降低了成本,又节省了宝贵的电路空间。
在通信设备广泛部署于户外、面临雷电灾害风险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高效的防雷技术已成为保障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中兴通讯的这项专利不仅解决了传统防雷电路成本高、空间占用大的问题,更通过创新设计显著提升了防雷等级,为5G及未来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中兴通讯在研发领域持续发力,共获得996项专利授权,同比增长63.55%。尽管研发资金投入同比微降0.48%,但创新成果丰硕,充分展现了公司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通信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雷电灾害已成为威胁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据行业数据显示,雷电灾害导致的通信中断占通信故障的40%-70%,尤其是在土壤电阻率高、地势复杂的地区,雷击引发的通信线路故障率更高。高效的防雷技术不仅关乎通信服务质量,更直接影响公共安全和应急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防雷并非仅靠单一设备就能解决,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选址避开雷击高发区、设计完善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宜不大于5Ω)、安装可靠的防雷装置、实施等电位连接、定期维护检查,缺一不可。通信设备的防雷保护应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
中兴通讯此次获得的防雷电路专利,正是对通信设备防雷技术的创新突破。它通过智能开关机制,实现了雷击浪涌的双向保护,解决了传统防雷方案中成本高、空间大、保护不全面的痛点。这一创新不仅为5G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也为通信行业防雷技术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未来,随着通信网络向更高速率、更大规模发展,防雷技术将面临更大挑战。唯有持续创新,将防雷理念融入通信设备的每一个设计环节,才能真正构建起坚不可摧的通信安全防线,确保信息时代永不"断电"。(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接闪器的类型有几种?接闪器
- 楼房的避雷针有几处接地?楼